行波過程分析的網格圖法
網格圖法是分析傳輸線行波過程的有力工具。網格圖有時間與距離兩個座標。它反映了任一瞬間線路入射波、反射波與透射波的位置與運動方向,形象直觀,易于理解。根據行波過程的網格圖,可求出線路上任一點電壓、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情況。
下面用兩個具體的例子說明網格圖的應用。
1. 直流電壓突然作用于空載線路
如圖2.14.a所示,t=0,開關K合上,電壓為E的直流電壓源與長度等于L的空載長線MN接通,線路N端接有電阻R,R是線路波阻抗值的二倍,因此N端的電壓反射系數ρN=1/3。
圖2.14.b給出了電壓行波傳播網格圖,橫座標X代表距離,X=0與X=L對應線路的兩個端點,由X=0,X=L處分別作垂直于X軸的直線作為時間t軸。
t=0,K合上,電壓波Ui1=E以波速V向N端運動,用從M處時間軸t=0出發向下運動的斜線來代替,斜線代表的電壓值不變,箭頭指向N端代表入射波的運動方向。斜線上某一點座標為(t0、 x0),代表在t0時刻,電壓行波運動到了線路上距離M端X0的位置,斜線與X=L處時間軸的相交點即電壓波運動到N端所需時間τ(τ=L/V,是行波在整個線路上的傳播時間)。電壓行波運動到N端后產生反射電壓Uf1返回M點,在圖上用從N處時間軸t=τ點出發的斜線表示,反射電壓等于N端電壓反射系數乘以入射電壓,即Uf1=ρNUi1=E/3。Uf1在t=2τ時到達M點,由于M點接有直流電壓源,內阻為0,對于入射電壓波來說相當于短路,反射系數為-1,故產生反射波Ui2=-Uf1=-E/3向N點運動。t=3τ時刻Ui2到達N點,產生反射波Uf2=ρNUi2=-E/9又向M點運動……,電壓行波這樣在M與N點來回運動,直至整個過程結束,形成了鋸齒形的網格圖。
根據網格圖,可以很方便地求出線路上任一點在任一時刻的電壓、電流值。首先在時間軸上找到所研究的時間t,然后把該時間前出現的所有的電壓、電流波求和即可。
(a)
(b)
圖2.14 直流電壓突然作用于空載線路網格圖
例如求N點電壓變化規律,t=τ之前,N端無電壓波出現,UN=0,而在τ〈t〈3τ期間,N點有來自M方向的入射波Ui1,與向著M點運動的反射波Uf1,故:
UN=Ui1+Uf1=E+(E/3)=4E/3
而在3τ〈t〈5τ期間,線路上存在Ui1、Uf1、Ui2、Uf2四個電壓波,它們的和是8E/9;依次類推,求出5τ時刻之后的UN,如圖2.15。
圖2.15 線路M點電壓波形
隨著時間的增大,可以證明UN趨近于穩定值E,因此有:
2. 向低電阻故障電纜注入幅值為E的直流電壓
如圖2.16.a 所示,電纜中間F點發生低電阻故障,F點到電纜兩端點的距離分別為L1、L2,傳播時間分別為τ1與τ2(τ1〈τ2)。電纜N點開路,電壓反射系數ρN=1;由于直流電壓源作用于M端,電壓反射系數為ρM=-1;故障點反射系數與透射系數分別為ρF與γF。由于電纜中存在低電阻故障,任意電壓波U到達F點后,除產生反射波ρFU外,還有透射波γFU繼續往前運動,對應的行波網格圖如圖2.16所示,各個電壓行波的數值均標在了對應的斜線上方。
a
b
圖2.16 向低電阻故障電纜注入直流電壓
光大百納--專注電纜故障檢測